若将“丝绸之路”比作一条中亚各国与中国密切联系的纽带,那么吉尔吉斯斯坦就是这条纽带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吉尔吉斯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各国商旅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
2016年初,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八大队有限公司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按照集团公司 “走出去”战略部署,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成立腾大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腾大公司的成功组建是中陕核集团实现地质矿业“走出去”战略迈出的第一步。
腾大公司成立之初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陕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斌成在2016年中亚五国考察途中,专程抽出时间赴腾大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张董事长明确提出,腾大公司在境外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大企业宣传,做好形象建设,增加影响力。
腾大公司自创建起就定位于矿权收购与流转。公司成立后与吉国矿业公司和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广泛收集整理矿权资料,实地考察矿权项目,层层筛选,只为寻求优质矿权。截止目前,腾大公司已收集金矿床(点)资料87处、铀矿床(点)6处、铜多金属矿4处、钨锡矿3处、锑矿2处、铅锌矿1处,实地踏勘矿权30余处,已收购矿权1处,计划收购矿权2处。这一串串数字都离不开陕核人的默默付出。
吉尔吉斯斯坦地广人稀,很多矿权项目都在无人区内。为详细考察矿权项目,不遗留任何一处矿点,经常孤车驶进一二百公里不见人烟的地区。山连山,进矿道路年久失修,巨石阻挡,崎岖难行;水连水,高山积雪融汇成河,冰冷刺骨,奔流湍急。从中吉边境到乌吉边境,从荒漠丘陵到雪域高山,跋山涉水,重重险阻都无法阻挡腾大公司考察队伍前进的脚步,吉尔吉斯天山成矿带内留下了一串串陕核人的足迹。
一、涉水篇
去年8月,腾大公司对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州西部的一个金矿进行踏勘。陡峻的山梁,崎岖的河谷,已远远超出了考察队员的想象。但最为困难的就是进入矿区前的“拦路河”。河面宽20余米,河水由高山积雪融汇而成,即使在炎炎夏日,水温也不足5℃,在河水里稍走两步,腿脚就冻得麻木,加之河水湍流,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是过河了。并且越往河中心,水位就越深,河水最深处可没过大腿,人的腿根本使不上力气。试想一下,人若走到河中心突然抽筋或滑到,就会被湍急的河水直接冲走。直到现在,大家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情,还是心有余悸。但不过河又怎样考察项目?徘徊片刻后,项目部最终还是决定强行渡河。为了避免人员被河水冲走,大家找来绳子,由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先过河,把绳子的一端拴在河对岸的树上,另一端拴在河这边的树上。绳子拴好后,大家拽着绳子才勉强过河。虽然有了绳子的“保护”,但大家走到河中心,水位最深处也不敢大意,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向前挪动。因为,腿脚早已被冻得麻木,并且河底石头高低不平表面十分光滑,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
过河后,面对悬崖峭壁,大家又徒步攀爬高差一千余米的山岩,陡峭处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虽然大家疲惫不已,但当看到矿体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知道这个辛苦并没有白费。
二、跋山篇
今年9月初,腾大公司对一高海拔矿权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由于通往矿区的道路年久失修,车辆只能开到距矿区约25km处,剩下的路程需要骑马前行。为了顺利完成考察工作,项目部租用当地牧民马匹,往返骑行8个多小时,从海拔1800m,一直骑行到海拔4000m,这对于从未骑过马的年轻同志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挑战。
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旋,一面是陡坡,一面是峭壁,马只能行走在不足1m宽的小道上。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快速下降,路两旁从茂密的灌木变为稀疏的草甸最终成为大片大片的冰碛物,皑皑积雪随处可见,大家从夏天突然步入了寒冬。随着植被的减少,空气也越发稀薄,同行的人员渐渐有了高原反应,开始头晕、恶心,山路的崎岖加之马背上的颠簸,年轻的同志开始呕吐,但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没有人中途放弃。到达矿体附近已是海拔4000m,同志们稍适休息,便拿出地质锤、记录本开始取样、记录。仿佛矿体就是灵丹妙药,可以让人忘记身上的不适。考察结束返回到驻地已是半夜12点,虽然已是深夜但是大家谁也没有喊过苦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