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土面积铀矿勘查程度低
我国铀矿勘查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复杂原因,总体看,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还是比较低,探明资源十分有限。经大致统计和分类,在可查面积范围其中工作程度高的地区约10万km2,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约100万km2,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100多万km2,工作程度极低或空白的地区还有近360多万km2。
我国以上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表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地区分布失衡,华东南地区相对较高,西北、西南和东北部普遍较低;二是各阶段工作的比例失衡,以往勘查工作过分集中在点上和500米以浅,面上的区域评价较为薄弱,深部勘探极为不够。
分析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总投入不足;二是历史上大起大落;三是体制机制问题。上述历史形成的问题直接影响的结果是:首先,影响铀矿勘查正常进程,其中南方长达12年时间没有储量增长;其次,铀矿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大部分地区远景不明朗;其三,影响了人们对我国铀资源蕴藏量的了解,不时出现认识上的偏颇,有的过于悲观,也有的盲目乐观。
我国铀资源潜力丰富
关于我国铀资源的潜力问题,一直在做科学研究和论证,其基本状况是: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潜在总量较大,前景广阔。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
(1)1985—1991年我国做了一批铀矿资源总量预测课题,其中各重点成矿区带的预测潜在资源量为当时已探明资源量的数倍,全国(大陆)预测潜在铀矿资源总量为170万吨。
(2)从我国地质条件看铀资源潜力。世界上的两条跨洲际的巨型铀成矿带——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均贯穿我国境内,宏观的成矿环境十分优越,下一步需要应用“缺位找矿”(找应该出现而未出现的矿) 思想和中国成矿体系理论指导找矿。资源潜力表现为:重点铀成矿带(区)有大量远景沉积盆地、远景火山岩盆地、远景花岗岩体、远景黑色岩石建造没有评价和勘查,潜力很大;深部找矿空间巨大,国土资源部向全国地勘行业提出“向深部进军,向深部开辟第二找矿空间”的找矿战略,要求由原来500米以浅,延伸到1500米深度。在找矿理论层面和勘查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最近在政策层面又有了新的举措,铀矿也不例外,已有多个矿床在1000米深度取得重要成果;工作程度低的地区和空白区其资源潜力也不可低估;我国非常规铀资源潜力也十分丰富。
(3)第二轮预测的进展状况及预期性: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新一轮全国铀资源潜力预测评价项目,在2010年就可获得新的数据。这次预测增加了北方地浸砂岩型、西部青藏等空白区、深部500~1000米找矿空间等预测内容,预计会远远超过上一次的预测量。
队伍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素质优良
主力军具有强大的找矿能力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负责全国铀矿勘查的专业机构,具备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任务的能力。
一、有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现有的3个地质大队和核工业203研究所已成为铀矿勘查和提交资源储量的主力队伍,基本覆盖了北方沉积盆地的有利找矿地区;5个区域性地质研究所也已改造成为综合性的地质勘探所,每年已能完成20余万米的地质找矿任务(钻探施工由属地单位承担),已具备铀矿勘查和提交铀资源量的能力。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随着三期装备改造的到位,技术能力随之提升,近几年着力培植了一定规模的“空中加地面”的物化探专业化队伍。通过“十一五”进一步实施各项人才工程和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和培训,现保留的核地勘队伍将进一步建设成一支技术先进、作风过硬、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国内一流地勘队伍。
二、掌握关键技术。始终跟踪、掌握地球科学和矿产勘查的理论技术的前沿动态,并从中国实际地质条件出发不断完善铀成矿理论,不断研究开发铀矿找矿新方法、新技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铀矿地质理论体系和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制定了铀矿勘查各专业的技术标准约150项。
三、装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具备完成30万米/年的钻探能力,经过“十一五”的改造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到40—50万米,而且相应的各专业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也达到先进完备,使勘查能力整体上处于国内地矿行业中的一流水平,在完成国家铀资源勘查战略任务中发挥中坚和主导作用。
四、有高效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编制勘查规划,项目立项、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生产、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及资源储量成果的审查提交,标本和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实施等等。
外协
“外协”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社会地勘、科研力量,尤其是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力量,采用相应的机制,完成部分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属地化管理的部分核地勘单位具有相当的钻探施工能力,并且在老矿田(矿床)的原始地质资料积累、南方地区的找矿经验积累、野外工作区地缘环境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优势。自2005年以来,已有10多家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单位参与承担铀矿勘查任务,大部分是历史上铀矿勘查的功勋单位,或从事过重点铀矿床(区)勘查并提交相当资源储量的单位,或是属地化管理以来一直协作铀矿钻探施工的单位。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统一部署下,有的单位完成找矿任务十分出色。
国内东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专业性很强的地质教学和科研能力,参与承担重点的前瞻性、基础性的铀矿地质科研课题,并保持持续性开展。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一直为中国铀矿地质专业人员长期提供国际学习、交流、培训的场所、专家团,并资助相应的费用和仪器。
展望前景
“立足国内”与“开拓国外”相结合,可以确保我国核工业发展对铀资源的要求。
铀资源的发展战略应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查力度,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开辟新的铀资源基地,大幅度增加铀资源储量储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外铀资源勘查和开发,通过相对稳定的国外铀资源供应体系,提高铀资源对我国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无论国内勘查如何加强,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同样,利用国外资源无论达到多大程度和规模,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勘查,加快摸清自己的资源“家底”。只有如此,才能掌握主动,有备无患。
我国是铀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对铀成矿作用十分有利。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区复杂多样,铀成矿作用明显表现出多时代、多期次、多成因、多类型的特点,与少数产铀大国相比虽然单个矿区规模偏小,但铀矿类型多、矿床数量多、矿石性能好、产出较集中、资源较丰富。尤其是矿床数量多,其它国家很难于我国相比。只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坚持具有稳定长效的投入,坚持合理部署和科学勘查,坚持立足国内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铀矿资源储量大国和铀矿地质科技强国。
(作者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网站主办: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
地址:西安市航天基地航天大道396号
电话:029-62818148
邮编:710100
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承办
版权所有: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媒体不得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的内容
建议使用1920X1024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5016536号-1